搵工見工

  「點知見成點唧,等通知咋!」
  「見嚟見去,得個見字!」
  「有得見,梗係好過無得見!」
  「有得見,就得嫁哪!」
  見甚麼? 不就是見工!
  無論你是剛離開校園的首次求職者,或是已有多年工作經驗、因不同理由而轉換崗位者,衹要你是要尋找工作,也就是俗稱的「搵工」,差不多就一定有「被邀」出席見工的一個步驟。沒有被「邀請」見工,差不多是「汝不被聘請」、「這職位不適合你」、「唔請你」的同義詞。很少聽見有人很清楚公開地說「我們公司在聘用任何員工前,一定要求職者出席並通過見工。」。但是搵工必然要見工;沒有見工,便沒有工作;搵工、見工,關係密切,不需另言;搵工、見工,似乎是雙生兒。「見工」,是頗為本土的名詞。英語世界常用的是Interview,有等翻之為「面試」。有趣的是,「見工」、「Interview」、「面試」,這三個詞語,字
面意義無一相同,但人人均認為它們是同義詞,亦是「搵工」的同義詞。在這類,為求方便,一律稱之為「見工」。

  搵工為甚麼要見工呢?
  答案可以有很多,但「寫、睇、講」的一致性,很可能是一個重要考慮。所以從「寫」:求職信、履歷(內地稱簡歷)、網歷(時下甚為普遍的網上申請工作;有「網申」,自然就有「網歷」);到「睇」外形、頭皮屑、皮膚潔淨度、指甲修剪、衣著配襯:男的恤衫領帶、女的外套絲襪、腰肩挺直、眼神關目、手掌冷暖、握手力度;到「講」:有諸內而形於外、言為心聲;皆應有極強連貫性,也即是說,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這應該就是見工的神聖使命。

有工見啦!

  下午4 時40 分,桌上電話響起:
  「喂,係咪譚生呀?唔好意思,知你好忙,不過想請教你一D 見工D ……」
  「先恭喜。會見甚麼職位?」
  「呀……呀……都唔係好清楚……」
  「那間公司呢?」
  「呀……呀……好似係間物流公司……」
  「你希望查詢那些關於見工的問題?」
  「其實我都唔係好知,呢次係我第一次有得面試。」
  「面試安排在那天?」
  「明天一早。」
  「……」
  無言。
  這樣的電話,年中收到不少。
  解決方法:應該買一尊佛腳,讓有需要人士臨急時抱一抱,每一抱收費拾圓,可能也是不錯的生意經。

  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一直以來,都相信「有工見啦」是「搵工」四部曲最後一部,之前還有三部前奏樂章;首三部要順順利利,第四部才會出現。
  尋找工作四部曲如下:

第一部:個人分部協奏曲

  搵工、見工、返工是絕大部分現代人的必經階段。
  但是,搵工者開始搵工之前好像要先回答一些問題:
• 我的理想工作Ideal Job是……
• 我的理想工作環境是……
• 我渴望的工作內容是……
• 我最強的工作能力是……
• 我的事業願景是……
• 我希望一展身手的是……
• 我志向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等等、等等

  這些問題,絕不高深,也不是甚麼難題。它們大部份已經陪伴我們成長,從小學老師:「你們長大之後希望做那份職業」開始,到中學時期「升學就業週」、新高中學制內的「應用學習」,我們聽過不知多少次;到了告別校園,開始準備涉足職場,這些問題,更加纏繞心間,揮之不去。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很大興趣面對自己、反省自己、檢討自己。這需要勇氣及決心。人不大可能十全十美,面對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缺點,正是勇氣及決心的表現。平時可以不理,但到了搵工之際,長處短處,便立即自動登場。自己不問,面試官自會代勞。毋須客氣,義無反顧。
  所以,不面對不準備搵工見工祇是表面;不願意面對自己,不願意自踏短處,才是問題癥結。好的搵工,由搵自己開始。

第二部:職位、部門、公司、行業。行業、公司、部門、職位迴轉舞曲

  「都無工啱我!」

  搵工不是搵衫。
  買衣服時,可以從個人喜好出發。看看今季潮流、試試各種配搭、襯襯個人特色。不妨「貨夾三家」,逛逛襄陽路、巡巡王府井;彌敦道不合心水、武林廣場可是別有洞天。「隨便睇,隨便揀,揀啱隨便試。」挑它五六七件,在試穿室中轉它八九十圈。不滿意嗎?禮貌笑笑,揮揮衣袖,翩然而去,自有殷勤同事收拾殘局。
  為甚麼搵工不是這樣?
  很簡單。買衣服時,閣下付鈔給時裝店;上班時,公司按月向你出糧。買衣服時,你左挑右揀Shop Around,不合意的不要;找工作時,僱主左挑右揀Shop Around,不合意的不要。找工作時,你就是五六七件衣服的其中一件,等待面試官吩咐你轉八九十圈。不滿意時,面試官會很禮貌的道別,由閣下自己收拾殘局。

  搵自己是從自問開始,但工作是在外面的;所以,面對自己之後,便要作180度轉變,從內轉向外。
  找工作時,先要瞭解大勢、察看僱主喜好、明白工作要求、再以個人能力及特質相互調配,尋找最有利的切入點。
  收過不少投訴:「人家上班不是做公開秀,怎麼可能知道老闆要求及日常工作?」
  這是對的。所以,我們要看得寬、看得遠。秘訣是不要單看一個職位,還要看其所屬部門、這間公司及其所屬行業。
  較容易吧?部門及職位確實不容易有公開資料,但如果一間公司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還沒有一個正規網站,真的要認真考慮替這間公司賣力的可能性……
  當然,一間公司一定有自己的立場,閱讀其網站或對外的公開資料時需要有多元角度;故此,廣泛及深入掌握有關的行業,便成為成功求職者兵家必爭之地。
  尋找工作時,機動地理解有關該工作的職位、部門、公司、行業。但這不是一條單向路,可以掉過來,從行業開始,更精確的認識這公司;這樣一來,公司企業目標、內部架構、部門配設等等,便較易呈現,職位的具體內容,再也不是高深莫測。更有甚者,職位、部門、公司、行業這四個角度,是一闕迴轉舞曲,從那一角度開始也可以,沒有必然的先後次序;但兼收並蓄這四個角度,求職勝算焉能不高。

第三部:五線譜。六線譜。譜譜譜新調

  「有工見啦!」絕不會從地下冒出、從天上跌下。
  見工的邀請,多要經過一段「筆墨工程」。「筆墨工程」?不錯,就是求職信及履歷表。
  求職信,仍然有人堅稱為應徵信,其實兩者立場迥異,陳述有別,果效立見。但不論是求職信或應徵信,均提議以「商業信件」Business Correspondence的角度撰寫;重點在於「對症下藥」,以個人技能替公司排難解紛Solve employer's concerns by one's competencies,而不是個人的詠嘆詩篇,以I believe I have learned a lot in my school study……
  一封扎實的求職信有著四大部份。
  第一部份當然是發件人地址、聯絡手電、發件日期、收件人職稱、公司地址、收件人尊稱、欲建事業、求職者姓名、簽名等等基本資料及基本格式。此等絕無花巧、直接簡明的陳述,在面試官眼中份屬「必然如此」,故不應增值加分。但大惑不解的是,就是這些直接簡明的陳述,成了很多求職者壯烈犧牲之地。真的應了梅菲定律Murphy's Law:「可出錯的儘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第二部份是「開段」Opening Paragraph。提議長度是兩行。也提議用「議程段」Agenda Paragraph取代開段。
  第三部份是「中段」Middle Paragraph。對應屆大學畢業而開始求職者,提議以SEA (*SEA 論述,請看另章) 分作三段中段,每分段不超過5行;此乃五線譜之謂也。而已開始了工作差不多有一年的求職者,中段則應縮編為兩段,每分段不超過6行;此乃六線譜之謂也。
  求職信的第四部份是「結段」Closing Paragraph。提議長度是兩行。以簡潔誠懇、提議和公司主事人面談作結,故提議在此重申公司或心儀工作名稱。可惜的是,悲劇也由此而來。不少求職者以「信件合併」Letter Merge 指令撰寫求職信,但掛『萬』漏『一』,由收件的山頂集團『漏』植為水塘控股,忘記了水塘控股為上一間發信求職的公司。惟說一句:情何以堪。
  求職信的密友/蜜友,不就是履歷?履歷,英式稱Resume或CV,即Curriculum Vitae,或較平易的Personal Particulars。不需太長、也不要太短,以兩版為佳。

  又有議者以現今「網求」Web Application當道,求職也以「網歷」為主,何需放精神於這等「筆墨工程」。不錯,「網求」雖愈演愈普遍,但甚少面試官會拒絕一封點題而扎實的求職信,也會使準備充足的求職者鋒芒演露、突圍而出。一位已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求職信長約220至240字;對一位應屆大學畢業而開始求職者,求職信長約260至280字;以此區區字數,每次都可換來誠懇的面試邀請,緊接而來的,便是一生的榮華富貴。何樂而不為?

第四部:開開心心見工圓舞曲

  良好的「筆墨工程」,不但換來面試的邀請;而為了建設良好的「筆墨工程」,求職者實質地已做了自我評估,也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強項與能力。下了這樣的功夫,面試還會困難嗎?成功還會遠嗎?所以,「有工見啦」不應是毫不知情之間從天上掉下來,在全無先兆之下突然殺到,以致措手不及、人仰馬翻。下定決心、安排時間、集中精神,編寫尋找工作四部曲,不祇「有工見啦」,而是「工作在等你呀」!

*有關求職的《筆墨工程必勝心法》,另有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