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三十年

  回憶,可以是痛苦,也可以是甜蜜;回憶,可以令人茶飯不思,終日緬懷過去,也可以令人痛定思痛,重振鬥志。一個人活在罪的快樂中,享受罪中之樂,做錯了事不會承認,不對的事也會當作合理的事去做。在高山上遇着大霧,根本看不清前路,誤踏一步可能飛墜懸崖下,粉身碎骨。不少人「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走不出罪的牢籠。其實,如果在塵網裏度過三十年後可以跳出來重新做人,也總好過一生就此拖垮。
  世傑很年輕已榮升任職公司的管理高層,在八十年代初的香港令許多朋友羨慕!入息多了,生活愈來愈好,開始過着奢華的生活。一次與一群朋友往澳門賭博娛樂,贏了十萬元鉅款。這是他首次參與賭博,贏錢使他更有自信,更相信自己的賭運。期後,他不但經常過澳門賭博,也會賭馬,且常有意外收穫;其中一次在澳門賭錢,贏了六十多萬元,可說事業賭博兩面春風,驕傲遮蔽了他的心。直至三十歲結婚後,仍不斷地賭馬及往澳門賭錢。
  魔鬼會給人類甜頭,讓人嘗到美味的果子。可惜,這果子是有毒的,慢慢在人體內散佈,破壞正常的細胞,殘害人的身體,甚至一切。世傑開始踏上惡運,他不像從前般好運,經常輸錢。初時每次只輸一、二萬元,及後愈賭愈大,輸掉五、六萬、甚至十多萬元。自從沉迷賭博後,世傑由每星期去澳門一次,變成去數次;漸漸無心工作,無心理會家人,對妻子及孩子的生活情況不聞不問。不久,已輸掉所有的積蓄。他透支信用卡,很快便欠下十多張卡數。妻子勸他戒賭,他卻充耳不聞,沒有意欲戒除賭博。
  為了償還卡數,世傑只好將樓宇變賣。還清卡數後,世傑沒有洗心革面,仍然混在賭博的世界裏,迷失自我,只與賭枱一起生活。以往入息不錯,仍可支持基本生活;然而,好景不常,公司因周轉不靈而停業,所有員工遭解僱,世傑當然也不例外。面對失業仍沒有使他戒除賭博,反而令他更沉迷,很快債台再度高築,經濟陷入困境,妻子當然苦惱非常,不知將來如何面對?
  在連番被催逼還債的壓力下,世傑已無能為力,妻子被迫將僅存的財產也拿出來典賣。世傑的不停賭錢,很快又欠下一身債,他只好向老爸及姊姊求助。在血濃於水的親情下,為他償還賭債。原來這竟是家人惡夢的開始。自從家人首次借錢給世傑還賭債後,二十年內多次為他還債,將父親的積蓄化為烏有,姊姊當然也不能倖免。他們對世傑由愛變恨,認為他今世也不會改變,只有連累家人。在他們眼中,世傑只是個敗家仔。妻子在心灰意冷下,多次萌生自殺念頭,也曾想與年幼的子女共赴黃泉,幸好這念頭很快就打消了。
  自從世傑的妻子在「工福」認識基督耶穌後,尋着生命之光,學懂寬恕和接納,並感動世傑也認識主,他終於承認自己的過錯和以前種種的不是,下定決心堅決戒賭。賭錢接近三十年,世傑終於清楚知道不能靠自己戒賭,必須依靠神的愛和力量。經過多年的刻苦生活,債項終於還清,世傑終嘗得「無債一身輕」的生活,他表示以後也不會再賭錢,要家人過幸福健康的生活。今日的世傑,已經對賭博失去興趣,且經常苦口婆心地勸告賭徒戒賭要「全戒」,不可接觸任何賭博的玩意,否則並非真正的戒賭。

八年後才用第一張信用卡

  智叔做了二十多年公務員,收入不錯,申請信用卡可說輕易極了。然而,過去曾有八年裡,一張信用卡也沒有,因為他不想再受試探,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賭了才算。
  過去,智叔曾經擁有十多張信用卡;正確來說,應該說他曾經欠下十多張信用卡的透支金錢,為了還債他的生活過得極之痛苦。他因為透支信用卡的金錢往澳門賭錢,所謂先賭未來錢,他將自己推到一個極黑暗的深淵。當時他沒有正確使用信用卡,自以為能聰明地運用信用卡的貸款去賭,沒想到竟然反遭玩弄。早期他仍可應付數張信用卡的每月最低還款額,卻因太自負和不自律,擁有的信用卡日漸增多,欠賭數也愈來愈多,最終陷入「十個瓶子九個蓋」的局面,難以解決。
  自從接受工業福音團契的戒賭輔導後,智叔認清賭博的禍害,並明白從前自己不懂理財,又沒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在工福同工及過來人的協助及鼓勵下,他決心戒賭,並且培養個人興趣,如打非洲鼓。他明白個人的軟弱及不足,願意依靠耶穌基督的幫助。在信仰的薰陶下,體會「貪財是萬惡之根」,不應再沉迷賭博,他對賭博失去興趣,開始關心自己的家庭,爭取更多的時間陪伴患病多年的妻子。
  現今的智叔已完全戒賭,在工福參與義工服務,又以過來人的身分協助其他正受賭博困擾的賭徒和他們的家人,他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充實和知足。
  經過多年的人生起跌,智叔已經明白金錢要用得其所;他對運用金錢的觀念大大改變,應用就用,不應用的就不要浪費。他更深切體會沉迷賭博的禍害。兩年前,智叔為了生活上的方便,再次申請信用卡。然而,今時不同往日,他已清楚明白信用卡只是方便購物之用。他也只擁有一張信用卡,重新使用信用卡的兩年來他發揮了信用卡最大的好處。事實上,自從財務踏上正軌後,智叔的生活漸趨健康穩定,也有餘錢應用,不須借貸;當然更不會透支信用卡。只要有決心,凡事總可以重新開始。

借錢就是要「博」

  「有賭未為輸」這句話是賭徒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原來不少賭徒以為賭運遲早會出現,所以想盡方法借錢賭一鋪。有賭徒申請信用卡後透支所有現金,或私人貸款去賭,以為這次一定會贏;亦有賭徒戒賭一段時間後,心癢癢想「復仇」,一樣借錢去賭,總以為現在運氣比前好,可以贏回大錢。借錢去博的賭徒總是想到「今次機會到」、「唔信次次都咁黑」,他們沒有考慮「再賭輸之後的情況如何?」、「借來的錢又怎樣還?」,結果再遇上同一命運─輸了,才懂得「恍然大悟」,心情像跌進了深淵。
  「你又借?家姐已沒有能力再幫你?你為甚麼又要借錢?莫非你又去賭?」
  「家姐,救命,你要救我呀?」
  「救你?還是害你呀?」
  「財務公司向我追債,強逼我星期五前還清債項,我壓力很大呀!」
  「爸爸媽媽、大哥和我不是早已為你清還所有債務嗎?為甚麼又有債?」
  「家姐,對不起!這已是欠下許久的了,我只是……沒有坦白說清楚。」
  「真被你氣死,為何不老老實實說清楚?我們以為你已沒有債項。細佬,我們為你還債已不止一次,你不要再愚弄我們,何時你才講真話?」
  「家姐,做姊弟,有今生,無來世。你一定要幫我呀!我以後也不會再賭了。」
  志強要求家姐再次借錢還債,確實是他早前沒有坦白道出所有債項,他也真被財務公司追債,需要儘快償還;今次他家姐在「親情牌」下,再一次借錢給志強,但這些金錢也是她向朋友借來。志強取得金錢後,又受着迷思所誤,拿了錢不是即時還債,而是又往澳門一趟。
  志強腦裏想着:「機會來了,今次可以贏回一次;或者可以將過往輸的錢全贏回來。」志強已不是第一次這樣做,每當手上拿着這些錢,他就會「雄心萬丈」,暫且放下還債的行動,誓要先抓緊有錢可賭的機會,往賭場博一博,金錢往往就被枉送到賭海裏去。可憐家人的血汗錢﹑畢生積蓄﹑借來的錢瞬間化為烏有,志強更債上加債。「血濃於水」的親情令賭徒家人往往盲目相信賭徒的「戒賭決心」,協助賭徒還債就成為「責任」了。
  如果賭徒一日還持有「有錢未為輸」、「有錢就要博」、「借錢也要賭」等心態;腦海裏盡是迷思、謬誤的思想,仍是以為家人必拼死為他們還賭債,又怎可能放棄「掘金」的機會呢?

謊話

  「妳去了哪兒?整日沒有回來,又沒有致電回家,妳知否我很擔心啊?」丈夫甲質問。
  「昨日下午鄉間阿嬸來電,稱三伯父病重彌留,叫我即返內地,見他老人家最後一面。我匆匆而去,情急下沒有留下字條或致電回來。」妻子乙回答。
  「原來如此,但有急事最好通知我,弄致我整夜沒睡,擔心妳發生意外。」
  「對不起!令你那麼擔心,我以後不再這樣了。」
  丈夫甲下樓買點東西,遇着老友街坊丙。
  街坊丙說:「妳老婆冇事嗎?」
  丈夫甲隨即問:「甚麼事呀?」
  「她昨日早上在公園聚賭,被警方一網成擒,你老婆也當場被拘捕。其實,那班開賭的人不是好人,可能有黑社會背景,也可能是騙徒,你勸她不要再參與這些賭博了;否則可能遭受損失。」街坊丙說出昨天早上看見的事情。
  丈夫甲聽後整個人呆若木雞,腦子裏不停地回想着往事:他曾勸導妻子乙不要再參與公園的賭博活動,因開賭的人背景複雜,丈夫甲擔心妻子乙會招惹事端。更何況她曾賭輸錢欠下數萬元債,丈夫甲為她還清後,妻子乙也曾發誓不再到那裏進行非法賭博。
  丈夫甲以為這一年來妻子乙已戒掉賭博,擔憂的心漸漸放下,沒有再起懷疑。殊不知從街坊的通傳中才知道他受騙了,而且一直被蒙在鼓裏,現在才恍然大悟。今早妻子竟然向他撒謊,令他痛心至極,也怒氣難消。妻子究竟何時復賭?這回又輸掉了多少錢?她究竟瞞騙了他多久?丈夫甲愈想愈憤怒,愈想愈心痛,決定強逼妻子尋求戒賭輔導服務,不可再讓妻子再賭下去。丈夫甲曾聽聞不少人因嗜賭而引致家破人亡,他不能讓家庭走上這地步,他決定要制止妻子的賭博行為。丈夫甲決心尋求工福的戒賭輔導服務,心裡想着:「我作為丈夫,要挺身救回這個家,沉迷賭博只會累己累人。」

賭博人傳人

  流感傳播速度極快,歷史上曾經有大流感爆發,肆虐整個歐洲,造成數千萬人死亡,不能不說「聞感色變」。過去一些國家曾發生禽流感,「沙士」亦曾令香港的經濟陷於癱瘓,多名市民不幸喪命。流感殺傷力非同小可,它的傳染能力極高又快速;又因人人體質不同,有人免疫系統強可以不藥而癒,亦有人很快就命喪流感下。因此,預防是最佳對抗流感的方法。正如賭博一樣,賭徒要決心抗拒,築起圍牆對抗賭癮,預防勝於一切。
  那麼,賭癮會否人傳人呢?這當然是笑話,賭癮不是病毒,不會人傳人。可是,賭徒物以類聚,對賭博互相吹捧,鼓吹「有賭未為輸」。一些賭徒常聯群結黨往馬場、往澳門、上賭船,彼此有照應,個心不期然地「勇」起來,膽子也大了,賭博氣氛自然高漲,在齊齊高聲大叫大喚下,刺激非常。當然,也有些賭徒喜歡獨行獨往。
  不少人工作裏會遇上賭博的機會,如同事間喜歡打麻將、玩撲克牌,初時不懂拒絕同事的邀請而應約,隨後而來的賭局應酬愈來愈多,漸漸走上沉迷賭博之路。同事間閒話家常時也離不開賭博,如「昨天跑馬差些少就贏大錢」、「今次六合彩有巨額彩金,大家『夾』錢買多些。」、「有隻馬我很有信心週日會贏,你跟買吧!」等,在工作環境遇上有賭癮的同事,如果不懂拒絕,很容易就沾上賭博。
  有時,同事或朋友傳來「勝利」的消息,亦會令人引起遐想,以為自己同樣會有運氣,也會贏錢。一些賭徒只會「報喜不報憂」,贏了錢,就會極速向別人通傳,如「週日跑馬我贏了數萬元」、「今次往澳門終於大有斬獲」等,使其他賭徒羨慕不已。這樣間接會鼓勵他人賭博,以為「有賭未為輸」,甚至想著贏錢的一刻可向朋友顯示自己的運氣,好不威風。
  一些賭徒喜歡一起往澳門賭博,連回港船費也輸掉,流連澳門,他們會坐在碼頭碰運氣。他們不會因一次教訓而停止賭博,仍會不斷發生類此事件。就算在欠債數目上,賭徒之間也會互相比較,如「你今次只輸十萬元,我上星期賭輸三十多萬元啦!」賭徒經比較後,以為自己只是輸了少數目,仍有本錢賭下去的謬誤。
  說到底,一些賭徒很容易受朋友影響,意志薄弱,經常被慫恿一起去賭錢。與「志同道合」者一起,膽子便可壯大。然而,可以一起去賭,又可否互相承擔債務?每當賭徒債務纏身,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會避之則吉,好像突然沒有了朋友一般。其實,不論賭博的風氣如何熾熱,只要明白沉迷賭博帶來的嚴重後果,不以運氣致富,多參與其他有益有意義活動,轉移對賭博的喜好,就不會感染賭博的「細菌」了。

跑山更加健康?

  不少人喜歡跑山練氣,從前筆者曾在油塘某個山上跑步,這是一條又長又斜又彎的路徑,卻是很多熱愛緩步跑人士練氣的理想地點。如果一星期可以跑山三次,每次只需一小時,已經是很好的運動。若持之以恒,身體必然健康。
  「阿偉,為何臉色那麼差?」
  「阿仁,很頭痛。又要『跑山』,真辛苦!」
  「你不是上月還了數嗎?」
  「是呀。今月初又賭輸了,欠下貴利王五萬元?」
  「吓! 剛剛還完三萬元,現在又要四周『撲水』,你不如戒賭啦!」
  「戒賭?講笑啦!戒了賭怎樣還錢?如果不賭錢,又何來有錢還貴利數?」
  「你傻呀!借到錢就還貴利數啦。如果拿去賭,輸了怎算呀?欠數便愈來愈多,到時又怎還呀?」
  「不要說那麼多,一場朋友,借三萬元給我博殺。」
  「我何來這麼多錢?不好意思,我有事要走先。」阿仁腳子愈走愈快,愈走愈急速,腦子裡想着有錢也不會借給阿偉。
  阿偉盤算哪個朋友可以借錢,現在已沒有親戚願意借給他了,皆因他早年屢借屢不還,親人已堅決聲明不再借錢給他,不要打他們主意。銀行及財務公司因他個人誠信破產又將他拒於門外,如要借錢,只有向那些收取高息的「大耳窿」埋手,當然借了就永無寧日,還利息已夠他痛苦不堪!
  早年為了償還欠債,阿偉四處「跑山」,往不同財務公司借錢;又經常將借來還債的錢拿去再博一鋪,一錯再錯,結果債項累積如山。賭徒「跑山」,不是普通的運動,乃是會殺死眾多腦細胞、令血壓上升、心跳加速,不善調整,更使人感到氣促心悸,天昏地轉。想起欠下的債錢,整個人呆立着,踟躕不前,迷失方向,不知怎樣往前走。
  這樣的「跑山」不是健康的運動,絕對令人更加不健康、更頹喪、更悽涼。這樣的跑山,請不要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