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忠——憑著愛,走過逆境

今天是母親節,比探病時間早了一個多小時,我坐在媽媽病房外走廊的長凳上,心跳隨著腕錶上的指針的跳動。張望中,那塊平時立在通往病房門口、寫探病時間的告示牌竟比平時早了一個小時被經過的謢士長挪開了……
我疾步穿過病房內那早己熟悉的過道,奔到媽媽的床前,雙手遞過那束康乃馨及綁著金色絲帶的獲選第六屆香港十大傑出少年通知書,一句母親節快樂,那早己在眼眶中打滾的淚珠湧了出來。
我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在拮据的生活中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強忍家庭破裂的痛苦,擔起做父又做母的雙職,但她毫無怨言,對我百般的照顧和教導。在我讀幼稚園的時候,無論她如何的勞累,每晚在我睡覺前,都會教我朗讀《三字經》,背誦「忠孝節義」和給我講述這四字背後的故事。她告訴我:做一個好人的首要之道就是要對長輩孝順。每次吃飯的時候,媽媽總會把稍好一點的菜挾在我的碗裡。有時和媽媽外出,媽媽買漢堡包給我吃,當作是對我的獎勵,而她自已卻吃從家裡帶出來的餅乾。當我漸漸懂事,再也不要媽媽對我的特別照顧,而要和媽媽同甘共苦。記得,小學時有一次我在學校因不遵守課堂紀律而被老師罰站的事被媽媽知道後,從不掉眼淚的媽媽哭了一整晚,我也在一邊難過地哭了很久。從那時起,我許下了諾言:做媽媽的乖孩子,做社會的有用之材。

每當看到媽媽撐著疲憊的身軀,辛苦地喘息著的時候,我會一邊給媽媽捶腿捶背,一邊吟誦自編的詩句「羊有跪奶報母恩,我學黃香暖席情」。這時媽媽總是慈祥地一邊撫摸著我的頭和面頰,一邊喃喃自語:貧窮的孩子早當家。
由於從小的薰陶,我很喜歡朗誦和講故事,媽媽也發現我在語言和表演方面的潛能。我在六歲開始學習普通話,家裡庭經濟拮据,沒有聘請老師,在書店買了一些普通話唐詩、故事及漢語拼音旳錄音帶,我就和媽媽一同開始學了起來。幾乎每個晚上都要練習個多小時,由於我是在香港出世,在香港長大,操粵方言,所以漢話拼音中捲舌音怎麼也讀不準,我不但不氣餒反而信心十足地安慰媽媽:「我一定行,我一定行」,我每天反反覆覆地聆聽,一遍又一遍地練,終於衝過這道難關。媽媽為助我一臂之力,她白天工作晚上做完了家務就刻苦地學好普通話的發音和語法,以及普通話的朗誦技巧,後來媽媽通過考試,成了一名優秀的普通話老師,培養了很多普通話朗誦的人才。
在訓練朗誦的過程中,有時為使誦材中的某個字具多方面傳情達意的效果,要練上幾百次甚至上千次。嗓子乾了,喝點水再來,疲憊了,洗個泠水臉再練。

有時禮拜天,我在家裡練習朗誦時,聽到窗外小朋友們玩耍的嘻笑聲,我靠在窗口羨慕地望,半我輕輕地關上窗子,又大聲地練起來。就這樣,我參加了許多次的普通話、粵語和英語的朗誦比賽,其中冠軍十六項,亞軍八項,季軍一項,優異獎項五項。
在一次普通話比賽中被香港電台發掘了我的演繹才能,而邀請我在課餘時間拍攝教育電視,以至後來發展到拍攝電影、電視和廣告。因為我受過嚴格的訓練模式,又能在拍攝電視、電影、廣告及配音中,聽從導演指揮,向長輩們請教表演技巧,所以我的演技進步很快,能在拍攝中,迅速掌握劇情的需要,並把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帶入戲中,把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有時,導演還會放棄原來劇本上的劇情要求,而採用我的即場表現。拍攝工作多在郊外進行,我將每次的行程當作了解及欣賞大自然的機會,也當作是一堂堂學習、實踐和學習和別人相處的課程。把日曬雨淋及蚊叮蟲咬,忍飢抵寒當作是對自己意志的磨練,每一次的拍攝,都學習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到目前為止,我拍攝了二十多部教育電視,五部以上電影及多部電視劇,又拍攝了多部廣告及配音,在片中任主角。並在二○○一年至二○○二年任亞洲電視兒童台總編輯及普通話節目主持人。

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善用時間,每次拍攝時,我都會帶著書本,在乘車的時候,先在腦子裡回憶老師上課時所講的內容,到了拍攝地點後,當攝影師和工作人員做準備工作和中場休息的時候,我就拿出書本溫習。我並沒有因以上事情而影響學業,反而,每次成功拍攝帶來的自信心和快樂的感受,更使我努力讀書。所以,無論是在小學或中學,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二○○五年被香港教統局接納為特別資優學生培育支援計劃,我更抽出時間參加多項普通話推廣活動,得到香港青年協會頒發的「服務學習計劃」義工表揚狀。
我雖然出自單親家庭,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得到來自香港社會多方面的關懷和愛護,香港政府和香港社會各機構、團體,出錢出力,為青少年們鋪設許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地,又為青少年們鋪設各式各樣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讓我們各選所喜,各顯所長。有社會各界的關懷;有長輩們的呵護和悉心教導,我深切地感受到,香港的青少年是多麼幸福!
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參加多方面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可使青少年們的生活多采多姿,充滿活力,並能培養自信心和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為將來更好地投入社會而得到鍛煉。我要珍惜所得到的一切,在逆境中,努力奮鬥,去獲取成功,再把成功化作自我增值的力量,為建設繁榮美好的社會出一分力,發一分光。

我也更深深地感受到子女和父母的相互支持是多麼的重要,成功兒女的背後必是成功的父母,我每走出成功的一步,媽媽的額上不知多了幾條皺紋,媽媽的頭上不知白了多少鬢髮,媽媽不幸於兩年前患上惡性腫瘤,我盡自己的所能去照顧她,用喁喁細語去鼓勵她,告訴她,要她去想我的明天會如何的燦爛。在勇闖成功的道路上我不能沒有媽媽的陪伴,我學會了為媽媽在戰勝病魔的凱歌中為她譜上最優美的旋律。今年三月,媽媽得到香港婦女發展聯會頒發的第五屆活得精彩紅棉獎勵計劃中的紅棉大獎。在這文章的結尾我要說的是:媽媽,我永遠愛你。

楊小芳——我能做得到

新的一天,我像平時一樣起床,然後用「腳」刷牙、洗臉、穿衣服、出門、上學、寫字、吃飯……
我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也是一個不普通的女孩子——因為我是沒有雙手的。
我的家鄉不是繁榮的城市,有很多的貧窮的家庭,而我家也是貧窮家庭的一分子。父母讀書少,爸爸在香港工傷後也沒有再工作,只靠媽媽的一份工作為生。我們一家五口過著平凡但充實的生活。但一件不幸的事發生在我的身上,從此,改變了我的一生。
四年級的暑假將要結束,新的學期快要來臨。開心的我,一大早就出去找朋友聊天。在這個時候,我竟然遇上了意外。我被高壓電電倒了!半個小時後,我醒過來,覺得自己像剛剛起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看見有人抱著我,又看見自己的雙手流血。而左手已經給電焦了,但一點也不疼。爸爸把我送到醫院去,我一直昏迷了兩天,這兩天我在生死之間徘徊。最後我很幸運醒過來,但發覺全身動不了。我看見雙手被繃帶包的腫腫的。
在醫院的每一天,都過得很辛苦。特別是醫生幫我洗傷口時。洗傷口一點也不疼,而是我雙手發出來的味道……那味道實在難以形容,每次我想到這種臭味都想吐。但這種情況很快沒有再發生,因為我的左手要動手術割掉,醫生說:「醫不好的了。」我聽到很傷心。我媽媽更傷心。但我仍懷著希望,因為我還有一隻手。

剛剛平伏了心情,但一次又一次的手術,令我的手一節又一節的被吞噬了。我的心情已經掉進谷底了!還多次埋怨天,還有兩次把自己氣的爆血管,種種原因,曾經想了結自己的生命。直到有一天我在醫院看見一個男孩子死了,他媽媽哭得想死,我心想,如果我死了,媽媽也會這樣傷心。所以我想通了,以後的日子沒有人知道,在乎自己過的精不精彩。過了一段時間,我可以恢復自由、可以離開這張病床、可以出院了。我下床的時候,雙腳沒有力氣,也不會走,那時我知道這是我的另一個新開始。
回到家覺得很陌生,身邊的人也很陌生。但沒想到的是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害怕我,有一段時間他們都避開我。我心裡很孤獨,又不能上學,天天留在家裡。那幾年我過的一點也不開心。直到爸爸申請我到香港後,我灰色的生命才逐漸有了色彩。
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來到一個新的地方,知道會比以前遇到的困難更多更多。
記得第一天上學,我已經有三、四年沒有踏進學校半步,覺得學校很陌生,但又有親切感。我看見每位同學都有身體上的缺陷,但他們對我都很親切,也都很樂意幫助我。第一份的功課,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我要嘗試用「腳」來寫字。但很奇怪,我做功課的時候一點困難都沒有,雖然寫的字大一點,但可以慢慢改進。寫字不算是困難,困難的是我的英語程度。因為我在鄉間只讀過一年英語,所以我要重新學過英語。一年之內,我要追上一至五年級的程度。在學校的時間有限,填補不了我那幾年的空白,所以我放學後又去教會補習。除此之外,我還要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上重新開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要再學習,例如:刷牙洗臉、吃飯等,這些簡單的事一定要學。更難的也要學,我不想一輩子靠別人,我要靠自己。這些困難難不倒我。最難的事,我要融入這個社會。我怕別人用奇異的眼光來看我。有一次治療師幫我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我可以自己乘搭交通工具。知道自己可以到處走,當然開心。但我沒有勇氣去嘗試,我很害怕途人的眼神。很多次我在車站等車,看見汽車來了,我又不敢上車。過了一段時間,我想通了,我不可能一輩子這樣!別人看我,只因為他們好奇,並沒有惡意。我自己也有好奇心,那我何必在乎他們呢!之後,我拿出勇氣去嘗試,感到很好。我再也不怕別人看我呢!
能獲選「傑出少年優異獎」,對我是很大的鼓勵,也對自己的將來充滿希望。以後我會更努力學習,能夠服務社群是我的目標,我希望能幫助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

香港遊樂場協會簡介

香港遊樂場協會在一九三三年創立,是香港一所歷史悠久的非牟利政府資助社會服務機構。服務目標一向以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依歸,透過多元化的社會工作服務、康體活動、教育活動及各類型訓練等,促進青少年及市民大眾的福祉。
成立初期,本會的工作集中於管理遊樂場及球場,督導兒童進行康樂活動,隨後,本會進一步推展所提供的服務,包括開辦戶外康樂營、室內場館、兒童及康樂中心;舉辦暑期活動及康樂輔導計劃等。目的主要為本港缺乏康樂活動的兒童提供服務及促進其福利。
至一九七四年,本會改名為「香港遊樂場協會」,同時亦修訂會章,擴充服務。除了為一般學齡兒童提供服務外,更為青少年提供服務及康樂活動設施。
為協助培養青少年成長,本會先後成立了青少年中心,又於康樂輔導計劃結束後,參與發展外展社會工作;此外亦發展營舍及場館服務,並成立香港青年獎勵計劃執行支部。踏入九十年代中期,本會更開展新服務,其中包括積極開展香港與內地及海外的交流工作、推行「非常學堂」輟學生服務計劃、成立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及在不同社區設立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踏入廿一世紀,本會服務進一步拓展,開拓深宵外展社會工作、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理想校園支援計劃、青年工作室及I+PLUS優才發展中心等。近年,更開設先導服務包括創藝坊及籃球學院,為社區人士提供適切而全面的服務需要,以期各類服務在互相配合的情況下持續發展,為香港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元化和更全面的照顧。總括而言,協會提供的服務包括:
(一) 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二) 青少年中心;
(三) 外展社會工作;
(四) 深宵外展社會工作服務;
(五)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六) 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
(七) 理想校園支援計劃;
(八)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九) 青少年交流及發展服務;
(十) 「非常學堂」輟學生服務;
(十一) 青年工作室;
(十二) 社區支援服務計劃;
(十三) I+Plus優才發展中心;
(十四) 創藝坊;
(十五) 室內場館;
(十六) 戶外康樂營。